准分子不是稳定的分子,是在激光混合气体受到外来能量的激发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及化学反应中曾经形成但转瞬即逝的分子,其寿命仅为几十毫微秒,准分子激光是一种脉冲激光,因谐振腔内充入不同的稀有气体和卤素气体的混合物而有不同波长的激光产生。
准分子激光手术有多种方式
人们一般说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其全称应该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主要包括三种术式: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简称PRK),是最早用于临床的方法。目前认为PRK治疗中低度近视、远视及散光安全有效,但因其术后疼痛、屈光回退等并发症,现较少使用。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这是目前主流术式。它在角膜瓣下的基质层切削,保持了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的完整,可避免PRK的大多数并发症。特点是拓宽了近视度数的矫治范围,术中术后无疼痛,视力恢复快,角膜不遗留斑翳。手术时,先用一种微型刀在角膜上切出一个带蒂的薄层角膜瓣,掀开此瓣,在瓣下行激光切削,然后将瓣复于原位。此可用于低、中、高度近视。LASIK也有角膜瓣带来的缺陷,即角膜瓣皱褶、移位、角膜瓣下上皮植入、散光以及过度切削,造成角膜扩张、圆锥角膜等。对于角膜相对近视度数高而比较薄的患者,使用LASIK也受到限制,但对于角膜瓣足够厚的高度近视患者,还是首选LASIK好。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是PRK手术的改良术式。用激光或低浓度酒精浸泡角膜手术区,做成一个角膜上皮瓣,激光切削上皮瓣下组织,当角膜上皮瓣复位后,依然要在其表面盖上一片隐形眼镜。LASEK手术后疼痛较PRK明显减轻,加上瓣薄,可以用于角膜厚度相对较薄、瞳孔较大的患者。
LASEK无LASIK做角膜瓣的并发症,缩短了PRK手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减轻了疼痛反应及角膜混浊(haze)的程度,但手术中角膜上皮瓣破损和水肿与PRK同,而且手术后视力恢复及屈光稳定速度比LASIK慢。因此主要适用于角膜较薄、职业特点容易发生眼外伤导致角膜瓣移位或其他不宜进行LASIK的患者。
Epi-LASIK
另外前不久,希腊医师Ioannis又率先提出Epi-LASIK的术式。认为Epi-LASIK能综合LASEK和LASIK手术的优点,较好地避免两者的不足,它利用旋转上皮刀在角膜上皮层“做活性上皮瓣”,厚度仅50多μm,而非像LASEK手术那样用酒精浸泡,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角膜厚度的同时,术后刺激症状也很小,发生角膜混浊(Haze)的机会比较PRK少,近视回退发生率低。
鹿邑眼科医院特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王卫群教授前来我院交流会诊,王卫群教授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可熟练进行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切除、角膜移植等多种眼科手术。擅长进行各种常规和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手术,手术效果满意。1988年7月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以优异成绩留校、分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至今,1993年7月临床眼科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本人长期从事眼科临床工作,有丰富理论知识和扎实临床经验,能掌握国内外眼科发生动态,科研能力强,承担过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国家级或核心论文四十几篇,在《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撰写了十多篇综述。主编《青光眼诊断和治疗学》,参编《眼外伤》等书籍。获河南省科委成果奖1项,厅局级成果奖2项。1998年开始从事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工作,至今已完成2万例准分子激光手术,有卫生部颁发大型医疗器械操作上岗证书。欢迎患者前来我院治疗!